業(yè)務活動

水協(xié)年會

2022/2023年會

2021年會

團體標準

簡要介紹

機構制度

團標申請

現(xiàn)行團標

團標動態(tài)

工程案例

簡要介紹

管理辦法

入庫申請

已入庫名錄

教育培訓

簡要介紹

管理辦法

培訓計劃

培訓基地

培訓動態(tài)

科學技術獎

簡要介紹

管理辦法

往年獲獎名單

科技成果鑒定

簡要介紹

管理辦法

申請鑒定材料

往年鑒定成果

產品推薦

簡要介紹

管理辦法

在線申報

產品名錄

統(tǒng)計年鑒

疫情期間城市供水設施安全運行保障技術研究與應用
發(fā)布日期:
證書編號 CUWA-SKJJ-2020-301
被瀏覽次數(shù) 93649
項目名稱 疫情期間城市供水設施安全運行保障技術研究與應用
獎項等級 三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主要完成人
項目起止時間
關鍵詞
項目簡介

1.項目簡介
  2020年初,全國暴發(fā)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大疫情,其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防控難度大,嚴重影響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產。在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武漢市800萬人和142家醫(yī)療救治點的供水保障,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堅持源頭防控、綜合施策、系統(tǒng)管理,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原水水質管理的緊急通知》、《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加強水質管理的通知》、《疫情防控期間水質保障和人員防護工作細則》等一系列應急管理文件,全面加強對水廠安全運行的管理,對潛在風險做到了早發(fā)現(xiàn)、早消除,實現(xiàn)了一線在崗職工零感染,確保了水廠和區(qū)域性供水轉壓站的安全運行。
  項目以控制水質安全為目標,通過分析總結疫情防控期間安全供水的應對措施,針對存在問題和不足,凝練運行管理經驗和技術保障措施,形成一系列關鍵技術,構建了一套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供水設施安全運行保障技術體系,并通過實際應用,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利保障。項目對于我國供水行業(yè)及時補齊重大疫情防控技術、生產管理、應急管理上的短板,提升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能力和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發(fā)布專項應急預案1份;獲授權發(fā)明專利1項;編制技術指南1份:發(fā)表核心論文3篇。對進一步完善我國供水設施應急保障體系和增強城市供水系統(tǒng)的韌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項目主要技術內容
  2.1創(chuàng)新點
 ?。?)構建了疫情期間供水應急保障體系(見圖F.1),提出了重大傳染病疫情期間供水應急保障策略(見圖F.2)
  從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層面、技術儲備層面、疫情期間國內外供水應急保障措施、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方式及消殺特性、疫情期間供水系統(tǒng)安全性現(xiàn)狀等方面系統(tǒng)梳理了國內供水應急保障體系現(xiàn)狀,提出了重大傳染病疫情期間城市供水應急保障策略,包括建立健全的應急保障工作機制;從水源、消毒、生產廢水應急排放口、設備選型、水廠附屬構筑物、管網等設計和建設源頭補齊應急保供短板;加強水源監(jiān)測、水廠運行管理、末端安全供水等全過程運行管控;加大應急保障科研方面的投入;加強智慧水務管控平臺的建設;在安全保供的基礎上做好供水系統(tǒng)生產人員的防護等。
2023-11-01T03:54:39.png
  圖 1 疫情期間供水應急保障體系
2023-11-01T03:54:42.png
  圖2 重大傳染病疫情期間供水應急保障策略
 ?。?)構建了疫情防控期間水廠安全運行保障專項應急預案體系,編制并發(fā)布了《武漢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制水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傳染病疫情)》。
  針對突發(fā)事件特點,通過分析武漢市現(xiàn)有供水應急預案體系、疫情期間制水風險、疫情防控特征指標、供水突發(fā)事件分級(見圖F.4)等,構建了疫情期間水廠安全運行保障應急預案體系,包括應急工作原則、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響應、保障措施、預案管理等,明確了疫情期間關鍵水質指標控制限值(見圖F.5),適用于水廠應對疫情防控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各類安全生產風險的防范與應急處置工作。
  表1 供水突發(fā)事件分級
  2023-11-01T03:54:46.png
  (3)創(chuàng)建了一種水廠消毒效果的評估方法。
  該方法將微生物安全作為首要水質安全目標,克服了目前通過微生物檢測法造成評估滯后的缺陷,通過在線儀表的檢測,控制CT值在已確定清水池CT值范圍內,實現(xiàn)供水廠病毒滅活過程控制,最終確保游離氯消毒的常規(guī)工藝供水廠達到6log的病毒去除率。
  表2 疫情期間關鍵水質指標控制限值
2023-11-01T03:54:59.png
 ?。?)確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清水池CT值控制范圍。
  分析了影響病毒滅活CT值限值的因素,確定了不同水溫下(0.5℃,5℃,10℃,15℃),病毒滅活率不低于4 log的清水池CT值下限值分別為 23、16、12、9mg/L·min;并設定以長江、漢江為水源的供水廠在疫情高風險期清水池CT值上限分別為300mg/L·min和150mg/L·min。
 ?。?)構建了覆蓋華中地區(qū)的供水應急保障體系,填補了華中地區(qū)供水應急救援能力的空白。
  技術適用于華中地區(qū)(湖南、湖北、河南)提供應急供水救援保供任務,圍繞華中基地供水應急管理的一整套保供體系及操作指南展開研究,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包括組織機構與管理體系建設、日常管理、保供技術、應急設備管理與維護、運行調試及解決措施、應急評價及總結報告、應急演練,可滿足保供的功能需求。
  2.2應用情況
  (1)應急期間供水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和應急措施的實施保障了武漢市供水安全。
 ?。?)疫情期間水廠消毒效果評估研究確保了疫情高風險時期武漢市中心城區(qū)飲用水水質安全。通過分析武漢市宗關水廠等漢江水源水廠、余家頭水廠等長江水源水廠的運行數(shù)據,對水廠消毒工藝及病毒去除能力進行了評估;為了確保疫情高風險期間微生物安全,控制濾后水濁度在0.2NTU左右,并要求出廠水濁度≤0.3NTU,同時,綜合考慮管網余氯需求,控制出廠水游離氯消毒余量在1.0~1.2 mg/L,并實時在線監(jiān)控水溫、pH、水位、水量、出廠余氯等來參與計算調控供水廠清水池CT值,使其在既滿足4log病毒滅活率又降低消毒副產物風險的適宜范圍,以上措施確保了疫情高風險時期武漢市中心城區(qū)飲用水水質安全。
 ?。?)為全國首次實戰(zhàn)應急供水救援提供了技術支持。2020年7月21日,恩施清江上游屯堡鄉(xiāng)馬者村沙子壩發(fā)生滑坡,致使清江水源地受泥石流影響,城區(qū)供水中斷,國家應急供水救援中心華中基地火速集結由13臺車輛組成的城市應急供水車隊,共計40名技術人員,連夜趕赴恩施進行應急供水馳援,7月22日早上8時即開展應急供水救援。城市應急供水車隊中,4臺凈水車在原水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展開現(xiàn)場應急制水,將原水制成符合國家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自來水;2臺水質檢驗車具備便攜檢測、車載檢測、在線監(jiān)測、篩查分析四大功能,可對有機污染物、重金屬與生物污染物等145項水質指標進行檢測。7月27日,救援隊設備和人員安全返回抵達華中基地。
  2.3社會效益情況
  項目通過開展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水廠設計和管理技術要求與實踐、疫情期間水廠安全運行保障應急預案編制與實施、疫情期間水廠消毒效果與實際運行分析評估、疫情期間水廠生物活性炭濾池供水安全保障和供水應急救援保供技術與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構建了一套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供水設施安全運行保障技術,可有效提高應急能力保障居民飲水安全,同時,發(fā)表論文16篇,其中,(《新冠疫情期間武漢水務的“安全模式》”)在國際水協(xié)官方網站及期刊發(fā)表,提供了武漢方案,為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水廠安全運行保障提供了借鑒與參考,社會效益良好。
  3.主要完成單位及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是擁有百余年歷史的國有特大型企業(yè),擁有宗關、堤角、白沙洲、琴斷口、余家頭、白鶴嘴、沌口、陽邏、金口、蔡甸城關共10座自來水廠,供水管網12056公里,大型供水轉壓站22座,供水能力428.7萬噸/日,約占全市總能力的69%。供水范圍涵蓋主城區(qū)、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武漢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等,延伸蔡甸城關及周邊區(qū)域、陽邏經濟開發(fā)區(qū)及東西湖、黃陂、江夏部分區(qū)域,供水面積約1593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759萬人,出廠水質小于0.3NTU,優(yōu)于國家標準,供水管網水質綜合合格率保持100%,企業(yè)城市供水規(guī)模位列全國第四。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擁有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現(xiàn)為世界500強企業(yè)、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yè)集團—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主要承擔給水、排水、道路、橋梁、燃氣、熱力、環(huán)境衛(wèi)生、隧道、軌道交通和園林景觀等市政工程,以及公路、水利(城市防洪)、建筑等行業(yè)的工程勘察、設計、咨詢、監(jiān)理、工程總承包和科學研究任務,能為工程建設提供全過程工程咨詢。累計已完成給水工程設計規(guī)模4000萬立方米/天,參與“七五”至“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23項,其他科研項目60余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部、省及市級科技進步獎50余項,編制國家和行業(yè)規(guī)范近100項。
  項目完成人為黃思、楊書平、邱文心、鄒磊、鎮(zhèn)祥華、張杰、李璐、王儀凡。